第六期答疑| 如何实现全流程数据打通?如何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日前,大健康派【医健科技讲堂】第六期直播中,富通东方数字化智能事业部总经理王志斌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智慧门诊建设》,详细介绍了智慧医院的需求挖掘、概念特征、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门诊及建设方案。直播前后大健康派收到了来自网友的提问,现由王志斌先生整理作答。

作者: 王志斌 来源: 大健康派 2020-05-13 15:53:29

【医健科技讲堂】是由大健康派主办的大型线上专家分享栏目。

公开课将围绕【“疫”言E行】、【HITer说】和【云巅对话】三大主题共话医健科技行业的“今天”与“明天”。

岁末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如其来。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邀请人工智能、大数据、医疗信息化行业的企业代表及行业专家,共同探索与讨论科技助力医健领域的“作用力”,解读先进技术的能动性。


日前,大健康派【医健科技讲堂】第六期直播中,富通东方数字化智能事业部总经理王志斌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医院智慧门诊建设》,详细介绍了智慧医院的需求挖掘、概念特征、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门诊及建设方案。直播前后大健康派收到了来自网友的提问,现由王志斌先生整理作答。


Q1 一体化的智慧门诊需打通院内与院外数据,如何实现数据的互联互通?


一体化的智慧门诊建设,从智慧医院的视角,更多的体现在数据应用层面,依赖医院信息化的建设成果。院内数据方面,国家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分级评价标准及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测评标准对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所涉及的元数据、标准数据集、指标集的管理以及数据交互与校验标准等,有着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全流程数据的打通,更多的通过医院数据集成平台的建设成果,实现实时信息交互、协同决策以及流程整合;而部分应用场景的实现,可根据实际场景的应用需求,对接相应的信息化系统,如HIS、Pacs、叫号等。院外数据方面,智慧门诊的建设则作为数据生产的应用,更多的需要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将有价值的数据信息,规范的纳入医院的数据中心,由之带来更高的效率、服务质量、用户满意度与核心竞争力。


Q2 智慧门诊的全流程应用了哪些技术支持,创新性体现在哪里?


智慧门诊的全流程应用从基础上来说属于传统的信息系统及移动开发,在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智能化的应用场景,实现时需要大量引用当前的AI及大数据相关技术,包括了智能问答所涉及到的认知计算,语音识别,语义理解、OCR等等;数据采集所涉及的边缘计算、物联交互等等;以及数据分析建模、知识图谱构建时所需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文本挖掘、关系抽取等等。新技术的应用是支撑智慧门诊全流程应用实现的基础,具体的创新性更多的还是需要结合应用场景来看,如一些最优路径算法的引用可以结合医院的院内导航实现面向患者的就诊路径推荐,面向患者的知识图谱能够更多的理解患者问题时相应的机器人随访与导医等功能也会更加的“智能”。


Q3 患者端的使用频率如何?黏性如何?


当前国门医院的患者端应用更多的面向患者就医流程,从App活跃度的视角看,使用频率并不高。当用户出现就医需求时,往往才根据就医需求选择相应的App使用,以确保本次就医时的顺畅,比如院外的预约挂号以及院内的缴费及报告查取。从长远的角度看,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稳步推进,当健康管理、慢病管理成为常态化应用需求时,患者端的使用频率及活跃度将会大幅度提升,成为黏性较高的应用。目前通过一些科研项目中患者端App的应用推广成效(如某些医院运动医学相关患者端应用),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患者的使用频率及黏性非常高,并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线上社区,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及习惯。


Q4 智慧门诊如何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针对患者隐私以及网络安全,有哪些考虑?


在智慧门诊的建设中,因涉及到互联网应用以及患者隐私信息等等问题,实际上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课题,这部分在国家版本的具体标准中均有着明确的要求,其中主要包括了数据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服务器及网络环境的物理安全要求等等。当前主要应用到的技术包括部署时的内外网隔离,数据库放置于独立的安全域,不直接暴露在互联网环境中;各终端产生与共享的数据通过服务器与存储设备统一管理,并具备病毒与网络攻击防护能力;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时需要进行授权认证,对敏感数据进行标记,与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互时,可根据敏感标记进行有效控制;跨机构数据使用,须进行token校验审批管理,操作内容可追溯;互联网环境下患者敏感数据须加密存储,信息系统所有数据须进行加密传输,加密必须采用国产加密算法;患者身份的统一认证管理等等,未来区块链技术的推广也可能对进一步提升领域的数据安全性。


Q5 智慧服务以患者便捷的应用服务为核心,除了就诊的动态数据共享以外,交互模式怎样最便捷?最智慧?


智慧服务体系建设中,就诊的动态数据共享仅仅是基本要求,更多“智慧”还是体现在面向患者服务场景的知识体系建设、交互过程中的患者需求理解能力、新设备/技术的应用以及将相关“人、事、物”等信息高效整合的能力,以物联网打造高效服务流程,以互联网编织全新服务模式,以大数据及AI构建智慧支撑体系。交互模式方面,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进行不同的设计:如专病患者随访时,电话机器人常用于依从性较高的患者群体关键指标的采集或健康宣教,而诊后外院的检查/检验信息还是建议患者自行上传结果方式采集;同理诊前分诊时,通常通过智能的人机对话,模拟医生问诊帮助患者精准获得最合适的医生,但当医院就诊患者多为外地已初诊患者时,开放诊前资料上传往往分诊精准度会更高。所以交互模型的便捷与否,更多还是需要根据实际场景的应用需求进行设计,并根据应用效果予以评判。


Q6 患者往往对真实需求表达不清,如何才能解决这一矛盾,找准问题关键?


患者对真实需求表达不清往往是因为患者对医学知识不够了解,对自身病症以及就医流程、医院设置不够熟悉,这一矛盾通常会降低患者就医时效甚至延误病情。从技术实现的角度,通过智能的人机对话能够一定程度上帮助医疗机构,将精准的导医服务应用到患者院外、院内的就诊过程中。通过NLP技术抽取与患者真实需求相关的医学知识,并对所抽取的知识进行理解与加工,比对医学专业术语与患者语言,推理症状、疾病等就医核心知识需求间的对应关系并构建问答逻辑,结合场景进行应用,从而一定程度上模拟医生问诊或导医服务过程,引导患者真实需求表达并予以帮助。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健康宣教体系建设,帮助患者丰富医学知识,了解自身病症,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真正提升智慧门诊或智慧服务的应用价值。


医健科技讲堂 医院智慧门诊建设 数据安全

关注大健康Pai 官方微信:djkpai我们将定期推送医健科技产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