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网上就医大潮来袭了吗?

近日,浙江医保局、浙江卫健委联合公布了《浙江省第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等有关通知》(下称《通知》),适用对象为省内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试行期为2年。疫情过后,互联网+医疗政策频繁出台,被视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爆发的重要契机之一。

作者: Amy 来源: MIR医学仪器与试剂 2021-02-24 13:26:24

近日,浙江医保局、浙江卫健委联合公布了《浙江省第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等有关通知》(下称《通知》),适用对象为省内各级公立医疗机构,试行期为2年。疫情过后,互联网+医疗政策频繁出台,被视为互联网医疗发展爆发的重要契机之一。


网上就诊持续升温


“疫情期间不能出门,通过互联网购药非常方便、快捷。”


林小程之前并不了解互联网医疗,然而去年疫情期间的就医成为了难题。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开始尝试网上问诊。打开某互联网就医平台App,上传处方照片,医生电话确诊……林小程成功购买到治疗皮肤疾病的处方药,两天后,药品送到家门口的快递柜。


特殊时期,像林小程一样尝试使用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人并不在少数。易观千帆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互联网在线问诊领域独立APP日活最高峰达到了671.2万人,医药电商活跃人数峰值达到148.21万。在14亿人共同“宅家抗疫”的时期,互联网诊疗平台以“无接触”的方式,满足了医疗需求。


“北京协和医院”App开通17个科室线上问诊服务


疫情过后,互联网问诊似乎已不鲜见,先前需要通过大量资源才能获取的流量,在疫情特殊模式加持下,得到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关注。除了互联网医疗平台,医疗机构也纷纷推出疫情期间的专科在线咨询平台,以缓解门诊压力。北京协和医院的线上专科咨询服务一推出就备受热捧。据统计,疫情期间,共有600余家医院推出线上诊疗服务。一时间,互联网+医疗发展来到了爆发前夜。


政策跟进,进一步提速网上就医


2020年3月2日,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两部发布《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明确互联网医疗机构可以为参保人在线开具电子处方,线下采取多种方式灵活配药,参保人可享受医保支付待遇。


3月5日,“互联网医疗”被首次纳入中央级医保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指出,将符合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医保协议管理范围,支持“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的发展。根据上述政策要求,参保人在互联网诊疗及购药过程中产生的费用,都可以在线通过医保结算。


随着“互联网+医保”政策的接连出台,互联网医疗的活力进一步激发,患者的就医观念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数据显示,武汉针对门诊重症慢病患者的需求,每日纳入医保支付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费用超过1300单,向定点零售药店流转处方超过1100单。


除了政策解决网上就医“最后一公里”问题,远程诊疗价格也逐步走向规范。


2.png


2021年1月,浙江医保局、浙江卫健委联合公布了《浙江省第一批“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等有关通知》(下称《通知》),《通知》称:单学科远程会诊,副主任医师每次180元、主任医师每次200元。多学科远程会诊,一个科室一次200元,每增加一个学科加收200元,加收最多不超过400元。


据了解,除了浙江省,多地已出台远程会诊价格规范。云南省在单学科会诊的基础上,每增加1个学科加收100元,最高不超过660元;山东的定价则为双学科440元,多学科(3个及以上学科)600元;海南省规定每增加一个学科,加收80元,加收最多不超过200元;重庆市远程多学科会诊政府指导价为540元。


互联网医疗能否打通最后一公里?


然而,互联网医疗仍存在一定的发展瓶颈。



常规诊疗流程包括问诊+检查+处方的流程闭环。然而,目前互联网医疗都集中于在线问诊、上门送药,而处于核心环节的检验与检查则鲜有问及。例如:对于慢性心脏病患者,医生需要凭借心电图检查为患者开具药物处方,然而这一环节却无可避免需要线下支持。


另一方面,医疗行业的特点是有冗余资源,但是优质的、群众需要的冗余资源很少,甚至是很稀缺。去三甲医院看病,医生永远不会比病人多,病人永远在排队。但是去看病,大家都是希望好医生给自己看病。好医生永远不会是冗余资源,一定是稀缺资源。所以互联网的特点在医疗这个行业遇到瓶颈了,过去这么多年人们对医疗行业互联网化一直持有怀疑的态度。而患者信息的所有权归谁、隐私如何保护及信息如何在不同医疗机构间分享与流动等,都亟待进一步完善。


如果说在线预约、院外候诊是互联网医疗的1.0版本,互联网医院、在线诊疗就是发展的2.0阶段,而“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则代表3.0时代。进入3.0时代,随着医保支付政策放开,互联网医疗将通过数据和服务双重推动“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机制的实现。从参与主体的角度,3.0时代的互联网医疗将构建“医药商业+医疗终端+医患个体”的联动机制。互联网平台企业将医疗服务各个主体排列组合,衍生出多种合作模式,发挥其医药电商、互联网医院、诊疗平台、慢病管理系统等作用,实现变现能力不断加强。


2003年的SARS推动了医疗体系的重建,大大促进了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产业快速发展。其推动产业发展的主要引擎是市场的“扩容”,即医保覆盖面扩大、医疗软硬件的财政投入加大,医疗购买力的大幅提升。本次疫情后,“创新”有望成为医疗体系重塑与产业发展的新引擎。这次疫情加速了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技术在医疗行业的全面应用,培育了健康教育、远程医疗、居家诊疗及家庭健身等方面的需求。未来一段时间,互联网医疗能否与这些技术深度融合,诞生出新一轮的行业颠覆者?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大健康派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scarlet.s@djkpai.com)


互联网医疗 线上就诊 最后一公里

关注大健康Pai 官方微信:djkpai我们将定期推送医健科技产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