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从医信人视角解读新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

国家卫生健康委《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在2020年岁尾推出,成为新年前后医院管理者关注的重要文件。新版标准最突出的特点是更加强调数据评价的作用,这就涉及到医院信息工作。

作者: 渝人老黄 来源: 渝人老黄 2021-03-11 11:28:42

国家卫生健康委《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在2020年岁尾推出,成为新年前后医院管理者关注的重要文件。新版标准最突出的特点是更加强调数据评价的作用,这就涉及到医院信息工作。近日,知名医院信息管理专家、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信息科主任,从医信人的视角来看新版评审标准,给我们以新的启发。


《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0年版)》直接利用信息技术把原有2011版的评审方式做了个变革。对公立医院来说,等级医院评审是其最重视的评审活动,没有之一。经历过的朋友们都知道,那是全院、全员、全时的准备工作,白加黑,5+2是常态的迎评状态。对比2011版和2020版有很大的不同,最主要就是体现在信息化内容上。


在资料准备环节,2011版要求,首次参评医院需要准备6个月数据,复评需要准备12个月数据,专门在第七章6节有37条监测指标,用于质量业绩的追踪评价检查,第一章至第六章66节354条标准用于现场检查,整体来说,信息化内容占比并不高,对于数据的分析也仅仅是一种佐证。 

2011版强调的是现场检查,强调检查专家的指导作用,强调管理工具的使用,强调制度、机构、机制的建立,利用系统追踪法和患者调查来了解医院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这一版的评审标准,更多是发挥专家的作用,期望利用专家的现场指导和检查,去发现问题,给迎检机构以指导。这种方式在大量专家的努力下,也确实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起到了应有的效果。但是弊病也很明显,主观因素、情感因素占很大成分,信息化的分量并不大,更多是配合工作。


2020版的评审标准则充分利用了信息化手段,强调发挥数据的作用和价值来展示和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业务能力,更加的客观,能够更真实的反映迎检机构的真实水平。 


第一部分为前置要求部分。共设 3 节 25 条评审前置条款。医院在评审周期内发生一项及以上情形的,延期一年评审。延期期间原等次取消,按照“未定等”管理。旨在进一步发挥医院评审工作对于推动医院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要求和改革政策的杠杆作用。


第二部分为医疗服务能力与质量安全监测数据部分。共设74 节 240 条监测指标。内容包括医院资源配置、质量、安全、服务、绩效等指标监测,DRG 评价、单病种和重点医疗技术质控等日常监测数据,数据统计周期为全评审周期(4年)。这样一来,医院唯有转变传统的运动式迎评模式,扎扎实实把迎评工作落实在日常工作中,做好日常数据质量管理。标准共 3 个部分 101 节,设置 448 条标准和监测指标。


本部分在评审综合得分中的权重不低于 60%。指导各地由以现场检查、主观定性、集中检查为主的评审形式向以日常行为、客观指标、定量评价为主的评审工作模式转变。引导医院重视日常质量管理和绩效,减少突击迎检冲动。 


第三部分为现场检查部分。共设 24 节 183 条。用于对三级医院实地评审以及医院自我管理和持续改进。本部分在评审综合得分中的权重不高于 40%。与前版实地评审内容 354 条相比较,此次进行了较大幅度压缩。旨在最大限度减少实地评审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努力降低评审人员主观评价偏倚,提升标准可操作性和评审结果客观性。


从2020年的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中,我们看到了大量的信息化建设的内容,甚至将网络安全事件、数据质量等内容写入第一部分准入条件中。也就不难想象,当这个标准发布后,引起最大震动的反而是医疗信息圈的朋友们。我做了个简单调查,关注并转发该标准的几乎没有医疗人员,而我们医院信息圈的则发出一片哀嚎,纷纷表示压力山大。


可以想象,再进行等级医院评审时,信息科承担的工作和任务将十倍的增加,我们唯有期盼医院能够及早配足人员;及早开始相关系统的建设;及早开展数据质量管理和数据治理工作。


当然,经过10年的发展,一般三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都初具规模,我们更应该提升的是数据质量和数据安全管理能力。就算是信息化做的不好的二级医院,如果想通过三级评审,那就必须得补上这块信息化的短板了,从这个角度看,无疑是对医疗信息产业的一大利好政策。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大健康派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scarlet.s@djkpai.com

三级医院 评审标准 信息化

关注大健康Pai 官方微信:djkpai我们将定期推送医健科技产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