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对传染病医学中心及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的权威解读

针对传染病的疾病特点,《设置标准》在医疗服务能力和承担公共卫生任务两个方面提出了高要求。

作者: 本站编辑 来源: 惠宏医管 2020-09-22 16:53:50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及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20〕767号)(以下简称《设置标准》)。

传染病是在《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设置实施方案》(国卫办医函〔2019〕45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中提出的8个专科类别中的一个,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建设传染病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此时出台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及国家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设置标准不仅是应时的,更是应势的。《设置标准》国家医疗资源规划布局中的一步,更是国家对于疫情防控提出更高要求,对传染病学开展深入研究,实现重点突破的必要时机。同时,在国家要求三级医院必须建设感染科情况下,《设置标准》出台也为医院开展感染科建设提供了全面指导。

一、出台背景

迄今为止,根据《实施方案》已经设置了7个国家医学中心,分别是心血管病医学,肿瘤医学、老年医学、儿童医学、创伤医学、公共卫生、呼吸病医学,有10家三甲医院成为国家医学中心落户单位。传染病有望成为国家第11家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则明确在北京、上海、武汉、长沙、广州、成都、西安 5 个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地选取30家试点输出医院,在河北、山西、辽宁、安徽、福建、河南、云南、新疆 8 个省区开展试点建设。

    建设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两个原因。在《实施方案》中提到,新时期制约卫生与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内部结构性问题依然存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医疗资源总量不足,优质医疗资源短缺。我国医护人员有600多万,千人口医生数为2.38,但近半数是本科以下学历。二是资源分布不均衡,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省份和城市。东部11个省份有三级医院998家,中西部21个省份有三级医院1125家。三是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科学有序的就医格局尚未形成。基本已领料卫生机构服务能力不足,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功能定位不清晰,出现患者向大医院集中,跨区就诊的现象。

    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是解决好患者异地就医、跨区流动问题的关键。设置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有利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和横向流动,提高我国整体和各区域医疗服务水平,有利于缓解肿瘤、心血管、神经等重大疾病优质资源分布不均,儿科、妇产、精神等专业医疗资源短缺问题。众所周知,包括大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在内的感染科,均呈现规模小、水平低、效益差的现象,医生资源严重短缺。显然传染病位列国家级项目的原因属于后者。

二、《设置标准》的内容

《设置标准》的内容和其他几个专科设置标准比较:

相同之处在于,内容框架的要求是相同的,包括了六个内容:基本要求、医疗服务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承担公共卫生任务情况、落实医改相关任务和履行公益情况。

不同之处在于,针对传染病的疾病特点,《设置标准》在医疗服务能力和承担公共卫生任务两个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根据传染病学的诊断和治疗涉及多学科的特点,《设置标准》特别要求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应当具备常见传染病、新发突发传染病和重大传染病的综合诊疗能力,掌握疑难危重传染病救治所涉及的各项关键技术。建立多学科融合的现代传染病防治体系,整合传染病防控、疫情监测预警、病原体识别与检测、传染病诊断、抗病原体治疗、多器官功能支持、院感管理能力,协同内科与外科、西医与中医、医疗与预防,覆盖从儿童到老年全生命周期。

特别提出,要求在科室建设之外,平台设置的要求。科室除了病房,还必须设置发热门诊和专科门诊。必须设置有呼吸科,平台方面要求建设重症医学平台、医学检验平台、医学影像平台和院感管理科。

承担公共卫生任务方面,特别提出要具备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具体包括了以下五个方面:

(一)推动传染病防治网络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重大传染病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网络建设,网络覆盖医院200家,覆盖≥20个省(区、市)

(二)推动完善传染病疫情监测系统。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完善实验室检测网络,提升传染病特别是新发突发传染病检测能力。   

(三)组建重大疫情应急医疗队。完善重大疫情等应对预案体系,受国家委派整建制开展重大传染病疫情救治工作

(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建立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与医疗救治相适应的医用防护与救治物资按照“平战结合”原则,应急状态下至少能够满足重大传染病千人级救治一周以上需要。

(五)开展传染病相关健康宣教开展全国传染病防控与救治相关健康教育、健康咨询指导等工作。

三、如何建设感染科

一般来说,三级医院都会设置感染科,也有的医院叫作传染科。无论使用哪个名称,收治病种一般以肝炎,HIV为主,呼吸道疾病是由呼吸科或者急诊科收治。所以,感染科规模普遍都较小,不仅学科建设成果少,而且因为病人病情重、治疗手段少、成本高收益差,运营绩效也差强人意。 

但现在情况有所改善,医保支付方式变革和政府明确要求,成了医院大力建设感染科的动力和保障。

(一)在传统医保支付模式下,医保支付机构是按照服务项目支付费用,普遍存在定价对人力投入考虑不到位的情况。所以,病情越重的科室,成本效益比就越不理想。但是在病种分值付费以及DRG支付方式下,基本能按照疾病严重程度进行付费,感染科成为医院“利润”单元。医保支付方式变革成为医院建设感染科的动力。

(二)感染疾病学科建设对医院整体发展有带动作用。传染是一类疾病的统称,有自身的发病和传播规律,并非集中在某个器官,所以一般会涉及多学科协作。比如,《设置标准》就要求传染病学国家医学中心,必须有强大的呼吸科和重症医学等平台科室,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必须建立传染病救治团队,由核心科室(专业)和支撑科室(专业)的固定人员组成。其中,核心科室(专业)包括传染病科、重症医学科呼吸内科;支撑科室(专业)包括心血管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肾脏病科、血液病科风湿免疫科、普通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精神科、妇产科、儿科、皮肤急诊医学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中医科、康复科、麻醉科、病理科、输血科、临床护理、临床药学。很明显,在综合实力强的医院不一定会有感染科,但是感染科强的医院,一定是多学科实力普遍强的综合医院。所以,在医院紧锣密鼓进行“十四五规划”的当下,可以尝试通过感染科建设,带动医院学科全面发展的策略。

(三)在新形势下,医院可以根据《设置标准》对感染科的功能和配置进行创新,在传统的医疗、教学、科研功能基础上,承担公共卫生职能和一定的管理功能。除了满足发热门诊、专科门诊和“三区两通道”等专科基础建设外,还应该承担本院和医联体内成员单位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专业培训。建立哨兵制度,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做到早发现,早预警。由于传染病的疾病特点,在院内感染管理方面,也应当由感染科负责制定措施,监督和考核,保证传染病防控的专业性,而非由医院感染管理科负责。保证能做到归口管理,在传染病防防控方面做到措施有力、及时。


传染病医学中心 区域医疗中心 医疗服务

关注大健康Pai 官方微信:djkpai我们将定期推送医健科技产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