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健康财报披露关键进展,互联网医疗又找到一个突破口

11月24日,阿里健康(00241)发布了2022财年中期业绩公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的六个月,阿里健康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30.7%;毛利19亿元,各项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作者: 赵泓维 来源: 动脉网 2021-11-25 13:56:55

11月24日,阿里健康(00241)发布了2022财年中期业绩公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的六个月,阿里健康收入94亿元,同比增长30.7%;毛利19亿元,各项业务继续保持稳健增长。


image.png

阿里健康营收结构


报告期内,阿里健康医药自营业务收入达人民币81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以“阿里健康“品牌运营的自营药房之药品收入占比达到64%,处方药业务收入亦增长127.3%。凭借在处方药领域的精细化运营,慢病用户人数达到500万,同比增长170%,人均用药时长和用户复购率持续提升。截至2021年9月30日线上自营店的年度活跃消费者达9000万。


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健康首次披露了慢病用户相关数据。自营业务的“慢病福利计划”为用户提供优惠好药、专属医生、用药随访、用户患教等系列服务,慢病用户人数达到500万,同比增长170%。此外,通过天猫医药健康、医鹿App、小鹿中医等平台,阿里健康还在为更多慢病患者提供各种服务。


image.png


在夯实B端、C端业务触及范围的同时,阿里健康持续加码数字医疗。报告期内,阿里健康陆续与众安保险、和瑞基因、罗氏、海思科、阿斯利康等一众企业达成合作,进一步完备其“医+药+险”闭环能力。


布局背后,我们能看到阿里健康正在电商生态与医疗服务领域中大展拳脚,但深挖其联合小鹿中医,战投零氪,合作众安保险及百强药企的逻辑,一条“互联网+慢病管理”的业务线已经悄然筑成。

 

慢病管理:从“被动医疗”到“主动健康”


阿里健康与“互联网+慢病管理”的关联最早可追溯至企业成立的2014年。在最初的两三年,阿里健康尝试把阿里集团的电商销售优势与传统医药阵地相结合,打造出网络购药的新体验。


彼时国内的慢病管理市场已经足够有吸引力。一边是世界上最大的慢性病患者人群,每年超万亿元的慢病管理支出,一边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持续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要求。“互联网+慢病管理”风声初至,不少企业开始着力布局。

 

现实情况是,慢性疾病患病人数多、病情延续时间长、病因复杂,治疗累积费用高,且需要频繁的医患交流。常规的线下体系难以承载海量的管理需求,互联网确实是一种解决慢病管理的高效手段。

 

破局的关键出现在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使得大量医疗行为向线上转移,随着就医习惯的改变与信息的互通,医生能够借助互联网获取更多患者病情、进行病程管理;患者也开始更频繁地通过互联网采取咨询、问诊、复诊、购药等行为。

 

这一转变意味着“互联网+慢病管理”不再是“轻线上,重线下”,而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线上作为患者教育、依从性督促、服务者与患者沟通的工具,推动患者执行线下的慢病管理。

 

新环境下,“互联网+慢病管理”的痛点已然开始转变,不同场景的医疗资源不均衡、优质医药服务触达不良、医疗信息流转不畅等因素成为主要障碍,慢病管理的服务可及性亟待提升。

 

面对互联网慢病管理的现状,阿里健康显然是有备而来。回顾这两年的布局,它似乎在为“互联网+慢病管理”面临的每一个问题寻找答案。

 

最缺慢病管理的,是基层


不同场景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性是制约“互联网+慢病管理”发展的关键因素。一二线城市患者前往三甲医院看病相对容易,而四五线城市的农村患者可能辗转多时才能到达二级的县医院。

 

问题在于,慢病管理是一项久久为功、精细治理的工程,需要长期用户跟踪和教育。偏远城市患者可以前往大城市三甲医院寻求诊断,但难以次次跨越城市继续复查。这种情况下,互联网化的院外慢病管理价值便体现了出来。

 

阿里健康研究院2021年发布的《互联网医生洞察报告》显示,医鹿平台上一二线城市三甲医院的医生,他们52%的问诊咨询患者都来自于四线以下地区。换言之,医鹿平台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慢病管理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性。

 

在这个过程中,阿里健康平台承载的是医患之间的连接与医疗资源的提效作用:一二线城市三甲医院等医院的医生开启“云问诊”,以及通过互联网医院提供复诊服务,偏远地区的慢病患者也无需出门即可解决慢病管理的“最后一公里”。互联网将医生和患者连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优质的医疗资源流动起来,医生的服务半径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基层地区患者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分享到更先进的医疗资源。

 

在实践中,医患对于这种模式愈发认可。数据显示,与阿里健康签约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的执业医师、执业药师和营养师合计近14万人,较上财年末增加8万余人;日均在线问诊服务量已超25万次。

 

报告期内,阿里健康围绕神经、心血管、肿瘤、免疫等疾病设立了12大健康关爱中心,提供普惠、优质的服务。而慢病用户人数同比增长了170%,患者可获优惠好药、用药随访、用户患教、专属医生等一系列慢病管理服务。

 

阿里健康方面表示,公司会继续加大在基层医疗服务领域的投入,为用户提供全场景、一站式的健康问题解决方案,在升级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的基础上,打造更多的创新业务模式。

 

中医:慢病管理的第二增长曲线?


慢性疾病管理的版图,中医占据重要席位。阿里健康同样也在中医赛道持续发力。

 

相比于西医,中医往往诊疗过程长,医患之间联系更为紧密。此外,中医“治未病”,在预防保健、慢病调理等方面的优势更明显,诊疗的频次也更高。

 

医疗资源的不均衡性同样存在于中医体系中。优质的中医医疗资源集中在一线城市三甲医院,好中医更是“稀缺资源”。对于一名“遍访名医”的患者而言,痛点十分突出:病程周期长,需要反复复诊、开方调药,偏远地区患者还存在交通不便等情况。而互联网可以为中医提供更多价值,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体验。

 

2021年8月,阿里健康宣布与小鹿中医融合,将战略版图拓展至互联网中医,目光所及,正是希望推动优质中西医资源流动到基层。

 

小鹿中医作为一个集医生患者管理、远程诊病、为患者送药到家于一体的全流程中医诊疗服务平台,拥有入驻医生人数逾6.6万名,服务患者人次近800万。

 

将这些资源注入阿里健康,医鹿APP与小鹿中医“双鹿合璧”,能够率先为用户带来中西医协同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甚至打造更多的创新业务模式。数据统计显示,在阿里健康小鹿中医平台寻求医生服务的患者,一半以上是三线以下城市患者。

 

目前,平台的功能仍在延伸。除了大城市中医可以在线为患者提供复诊服务外,小鹿平台借助智慧药房系统,将煎熬好的中药送到患者家中,使得偏远地区的居民也能享受到与大城市居民一样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不止于智慧服务


医疗健康服务模式的革新并非助力“互联网+慢病管理”的唯一手段,事实上,阿里健康此前已经在数字技术上大力投入,以智慧医疗赋能慢病管理。

 

2020年11月,天台县人民医院在阿里健康、熙牛医疗的技术支持下,上线全国首个县域“云上医共体”。过去的基层医生们碰上处理不了的复杂病例,只能暂时搁置,等有时间去了县城才能找上级医生答疑解惑。而如今,他们只要打开“移动诊间”,就能和县医院的专家发起远程会诊。

 

以高血压为例,医生会为患者有针对性地配置慢病管理方案,制定并下达服药提醒等健康任务。这些健康任务包括定期上传自己的血压测量结果、阅读科普宣教文章等。患者完成健康任务,可获取健康币,这些健康币可以兑换医用材料、生活物资等奖品。

 

对于慢病管理而言,“云上医共体”的意义在于有限医疗资源的整合与再分配。上线近一年来,天台“云上医共体”已覆盖全县120家医疗机构,县域就诊率提高了5.3%,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控制达标率提升20.2%。

 

与零氪科技共建中国肿瘤患者全疾病周期服务平台,则是阿里健康布局“互联网+慢病管理”的另一种形式。对于肿瘤这类特殊的慢病,双方将积极探索线上肿瘤专科药品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的肿瘤专科医疗服务阵地,为肿瘤患者提供覆盖全疾病周期、从医到药的优质医疗健康服务。

 

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疾病治疗与服务水平,阿里健康在上半财年完成了一系列生态合作:零氪、兰丁医学、吉因加、英盛生物……其中,阿里健康的医疗科技生态已经覆盖影像检测、病理检测、基因检测这三大肿瘤检测模式。

 

如此看来,从筛、检到确诊后的全疾病周期服务,阿里健康有望为肿瘤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便捷、完善的服务,创造更大的用户价值。

 

阿里健康的“医+药+险”闭环


从最新发布的财报来看,医药电商业务依旧是阿里健康生态体系的核心所在,也是其布局“互联网+慢病管理”的一个关键支点。

 

回顾2021年阿里健康布局,电商业务板块的重心有二。其一是要拿下新药院外市场第一落点,丰富药品选择;其二是要发挥药事服务的优势,做患者全病程管理。

 

2021年10月,阿里健康启动了“新药首发扶持计划”。近两年来,已有多款知名药企旗下的新药选择在阿里健康大药房首发上市,包括罗氏抗流感创新药玛巴洛沙韦片,阿斯利康的肺癌药吉非替尼、奥西替尼,百洋制药的新剂型二甲双胍奈达,武田制药的全新机制抑酸药物富马酸伏诺拉生片,GSK的用于稳定期慢阻肺治疗的氟替美维吸入粉雾剂等。

 

新计划下,阿里健康在为患者解决新特药“买不到,不好买,不会用”等问题时,也将过去与百强药企单点的合作重建为项目,为药企合作伙伴提供包括从“报送上架”到“患者手中”的全流程支持,让患者及时用上好药,让新药更高效地找到有需要的患者。

 

与此同时,与众安保险等生态伙伴的合作打通了阿里健康“医+药+险”闭环。初创尝试以乙肝作为标的,阿里健康与多方合作推出了百万医疗保障服务,为患者一站式解决检查、早筛、会诊、购药、保险等健康管理问题,让乙肝患者及其家庭真正实现寻药易、用药省和有保障。

 

药企与保险机构介入后,慢病管理缺乏服务方与中国药物DoT普遍不足的问题均找到了解决之道。在阿里健康平台,还有支持用药安全、长期用药服务(慢病患者在长期用药过程中需要指导、患教等服务)、7*24小时药师服务等模块。新模式下,“互联网+慢病管理”终究克服了服务渠道缺失与依从性不足的难题。

 

互联网医疗的新突破口,是慢病管理吗?


回顾阿里健康慢病管理全生态,阿里健康陆续与医生、患者、医药、医疗器械、保险、医疗科技企业等主体建立直接联系。在建设“互联网+慢病管理”这个服务体系的过程中,阿里健康既是生态建立者、生态连接者,又是生态参与者。

 

如此布局的优势在于,阿里健康补上了过去“互联网+慢病管理”面临的挑战,为“互联网+慢病管理”找到了服务方、渠道方与服务载体,使得“互联网+慢病管理”可以跑起来。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是否每一条生态链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否慢病管理的服务模式能够迎来创新?

 

在这个容量巨大的市场中,平台运营能力、合作药企和药品的丰富度、“医、药、险”等环节的完善度都是竞争点。阿里健康显然是有备而来,从财报中看,其数字技术能力、供应链和服务能力、医疗资源下沉能力等都有显著提升。

 

从1.0时代的医药电商,2.0时代的互联网医疗,到如今3.0时代的数字医疗,阿里健康押对了每一个风口。如今再迎变革,布局慢病管理全生态的阿里健康,是否还能再一次夺得先机?


关注大健康Pai 官方微信:djkpai我们将定期推送医健科技产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