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加快慢性病防治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
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
11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和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
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已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最大威胁,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个部门制定《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的实施方案(2023-2030)》和《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提出进一步完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和癌症防治体系建设,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提升群众的健康素养水平,为增进群众健康福祉、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良好基础。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疗应急司司长 郭燕红介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口老龄化、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重大的慢性疾病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到居民总死亡的比例已经超过80%。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重大慢性病的防治是《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重要的专项行动内容。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从2015年的18.5%下降到了2022年的15.2%,降幅达到17.8%,此次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十多个部门印发了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防治行动的实施方案,目的就是为了贯彻落实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策部署,锚定健康中国行动到2030的任务目标,进一步细化工作任务、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路径,切实保障防治行动落地生效,到2030年能够真正达到规定的目标要求。
这两个实施方案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强调政府主导、部门协作。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社会、个人四方责任,集中各方面的力量,为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支持和保障,从源头入手,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
第二,注重关口前移,聚焦健康的全过程,实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我们都知道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两个方案都坚持预防为主,加强慢性病的风险因素控制,完善从慢性病的预防、高危人群筛查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以及康复服务一体化的全流程管理。
第三,突出医防融合,创新防治结合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以及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的作用,完善慢性病的防治协作网,创新心脑血管疾病同防同治的路径,加强癌症的防治综合干预,不断提升防治的服务能力和质量。
第四,强化科技引领和技术支撑。大力推进慢性病防治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等攻关研究,力争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原创性的突破。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推进慢性病防治的关口前移和全流程管理,多措并举,加强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的综合防治,切实提升效果,为共建共享健康中国奠定坚实的基础。
郭燕红指出,科学研究在慢性病防治领域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国家持续推动在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病方面的科研和攻关。“十四五”卫生与健康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当中,将慢性病的防治科研工作列入发展的重点,加强“重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研究”等重点专项的组织实施,聚焦基础研究、前沿技术和临床研究,从而形成一批高质量的循证医学研究成果。
这次的实施方案强调了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加强科研投入力度。一是在国家科技计划当中进一步针对薄弱环节,加强科技创新,以支撑心脑血管疾病、癌症防治等关键技术突破为重点,加强慢性病防治重大源头创新和颠覆性技术创新,引领防治技术取得一些原创性的突破。二是充分发挥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科技力量的作用,加强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相关先进诊疗技术、临床指南规范、筛查方案等科技示范,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服务的普惠化,加强临床研究质量评价,持续提升我国慢性病防治的整体科技水平。
另一方面强调加快慢性病防治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加快基础前沿研究成果在临床以及健康产业发展当中的应用,推动一批研究成果转化和推广平台的建设,加强成果转化、评价和推广,让这些科研成果的转化在为人民群众疾病防治当中发挥作用,进一步提升我国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水平,发挥科学研究的技术支撑作用。
11月24日,2023年(第六届)中国慢性病与信息大会、首届慢性病防治数智技术交流会将在天津举行,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报名参会↓

关注大健康Pai 官方微信:djkpai我们将定期推送医健科技产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