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机器人-B发布公告,由该公司和法国Robocath S.A.S联合在华成立的合资公司知脉(上海)机器人有限公司引进的R-ONE® 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R-ONE® )已完成注册临床试验入组,成为国内首款完成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入组的心血管介入机器人系统。
如今随着医药分离等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发展,院内结构优化和医院运营成本降低的需求持续提升,医疗物流配送机器人呼之欲出。公开招标数据显示,医院采购医疗物流配送机器人始于2019年,仅仅过去三年,医疗物流配送机器人采购量便已逼近中型箱式物流。
在后疫情时代,大众对医疗系统的抗压能力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平战结合”理念被强调,更需要新技术来让概念落地。毋庸置疑的是,AI将发挥更大的价值,成为医疗领域的一支精锐力量。
未来围绕核心医疗生态体系,人工智能将与医疗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展开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基础性诊断效率,促进药物研发及基因检测的速度与准确率,完善患者预防诊断的周期管理,加速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AI到底如何赋能医疗行业?文章将从医疗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器械生产四个方面展开。
人工智能的明确定义对政策制定者来说很重要,如果他们想要监管人工智能,他们必须有一个人工智能的定义。例如,如果有人被无人驾驶汽车撞倒,应该清楚谁应该承担责任。如果企业的人工智能设计产品,企业需要知道谁拥有知识产权。
乘着医疗人工智能的“东风”,我们得以窥见智慧医疗的“山南样板”。
近日,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发布了2022年版《国家限制类技术目录和临床应用管理规范》,对国内的限制临床技术重新作出调整。新版目录共计12条限制技术,相较去年,新增两项,取消五项。其中,与人工智能相关的医疗技术也作出了较大幅度的修订。
日前,Genesis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与礼来(Eli Lilly and Company)达成合作,利用Genesis的人工智能(AI)药物发现平台,针对多个治疗领域的多达5个靶点发现创新疗法。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得以率先爆发与落地应用,主要是由于影像数据的相对易获取性和易处理性。相比于病历等跨越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数据积累,影像数据仅需单次拍摄,几秒钟即可获取,一张影像片子即可反映病人的大部分病情状况,成为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直接依据。
“催生”是很多经济较发达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更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我国也不例外。谁也料想不到,作为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也终究未能逃脱“生育水平下降可能导致的人口负增长”的魔咒。"培养一个孩子已经很累了。"这是多数人的反馈,同时,也是德适生物所全面攻克的方向。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与医疗行业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已成为现代科技热点。疫情期间,“人工智能+疫情防控”也依托智能辅诊、远程会诊、医疗机器人等信息化手段,有效提升了疫情防控水平和能力。
本篇,我们将汇总近期全球人工智能医疗最新的研究进展,以供大家参考。
目前算法的优化根本跟不上医疗情景的变化,很多医疗AI在实景操作中并派不上用场。
科技的发展让机器人市场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疫情让“无接触”成为了高频使用的词汇。无论是在专业的医疗领域还是日常生活场景中,健康服务机器人出现的身影越来越频繁。近日,专注智慧大健康领域的超能机器人获得由财信金控、财信证券、财信产业基金、湖南股交所发起设立的“岳麓山科创基金”和沪鼎投资共同投资的新一轮融资。
近来,AI制药圈接连发生了几件大事。赛诺菲与英国药物研发AI技术服务提供商Exscientia达成了一笔价值331亿元的AI制药天价大单。英矽智能半年内两次宣布发现新药,并率先进入临床试验新阶段。阿斯利康、默克、辉瑞、梯瓦等制药巨头联合建立的AI药物研发实验室AION Labs宣布正式启动。
2022-06-27
2022-06-27
2022-06-27
2022-06-27
2022-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