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常态疫情防控时代下的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探索与实践

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到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医院的诊疗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通过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使诊疗流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邢沫在日前的CHIMA 2020大会上分享了在常态疫情防控时代,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以及远程医疗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Wendi 来源: 大健康派 2020-09-18 14:40:29

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到进入常态化防控阶段,医院的诊疗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也通过管理、技术等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使诊疗流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邢沫在日前的CHIMA 2020大会上分享了在常态疫情防控时代,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互联网+医疗健康,以及远程医疗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是全国五大肿瘤防治中心之一。邢沫介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住院日逐年下降,2019年已将至3.49天。而2019年全国医院住院日平均约为8~9天。


微信截图_20200918143053.png


这一数据说明,医院在保障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努力提升医院的效率,也反映出肿瘤患者对于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非常迫切和旺盛。



疫情期间“看病难”


疫情期间,通过排队、扫码、流行病学登记等工作进行严密防控,同时也使得就医流程变得更加复杂,给肿瘤患者就医造成了很大负担。为保障诊疗工作有序开展,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通过不断完善医疗服务工作,加强人力调配和物资筹备,紧急筹备核酸检测实验室引导患者进行有序就诊检测,推进互联网诊疗、线上咨询等多种形式为患者开展医疗服务。


具体措施包括:采取全面预约就诊、严格的分时段就诊、自助预约等方式进行接诊,严格落实三级预检分诊,落实区域划分和管理等。但是肿瘤治疗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受疫情影响,许多患者无法去医院,无法开药,无法做复查,更不能做连续治疗,这些问题需要快速寻找突破。



平战结合时期如何开展互联网+医疗



新冠疫情发之前,国家就已经发布了许多文件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包括健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完善“互联网+医疗健康”支撑体系、加强行业监管和安全保障等一系列措施,但这些政策真正在医院落地的情况并不乐观。而此次疫情催生了互联网医疗的很多工作在医院落地开展。


但是不仅仅在疫情期间,随着常态化防控阶段到来,互联网诊疗工作如何继续下去,在平战结合的状态下互联网医疗的落地是否需要考虑更完善的方案,成为了新的思考。


邢沫给出一组数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5年-2019年复诊患者的占比均高于80%,这一点与综合医院有明显区别。基于肿瘤医院和患者的具体情况,为这些复诊患者创造线上复诊的条件是非常有必要的。


因此从3月起,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互联网诊疗工作进度不断推进,6月完成医保接口审评,挂号环节的医保脱卡结算上线,到8月底互联网诊疗人次过万。


  • 3月24日,通过市卫健委“互联网诊疗资质”评审

  • 5月11日,乳腺中心线上初诊咨询预约上线

  • 6月12日,乳腺中心线上复诊上线

  • 6月15日,医保接口评审

  • 6月22日,医保脱卡结算上线 (挂号环节,不含取药环节)

  • 6月29日,全线科室陆续上线

  • 8月19日,互联网诊疗人次过万---10189


邢沫表示,医院开展互联网诊疗并不仅仅是信息科的工作,需要各部门协同打造闭环管理,将线下门诊服务延伸到线上,保障医疗服务品质。在具体开展过程中,首先建立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保障日后运行过程中有据可依。在此基础上,医院信息化整体框架为互联网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撑。


来自政策方面的重重要求和规范,成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在疫情期间快速开展互联网诊疗工作的重要基础,另外,医院信息中心在过去几年也做了大量储备工作。



2018年,医院就为肿瘤患者启用了北肿云病历,患者用App可以查看化验结果。2017年也已启用了面向临床医生的App,方便医生查看患者所有病历资料。除此之外,京医通,门诊医生站,检查、检验报告电子签名,基于数据中心及大数据技术实现多项临床、管理、科研应用,以及三级等保的建设基础等都为疫情期间开展互联网诊疗提供了支撑。


当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主要是利用网站、APP、公众号、微信小程序、京医通等移动服务形式,将诊前、诊中、诊后的服务延伸到线上,同时也在根据患者的需求不断优化体验。


2.png


例如使用过程中要进行APP绑卡和解卡,对患者进行身份认证,通过限制总绑卡数量的设计防止号贩子。从前复诊患者在互联网上挂号非常严格,在某一科室就诊的患者无法挂其他科室,优化之后复诊患者可以挂所有科室,更加方便患者线上就诊。医生通过视频接诊系统进行接诊,视频全程记录留存。此外,肿瘤医院与其他综合性医院的另一个重要差别在于,对于肿瘤患者来说除了开药之外,开检查也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医生工作站目前已经可以进行线上开立检验、检查、药品、书写病历、预约检查日期等。在处方外购方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也在探索患者在APP端自行选择外配或到院自取的方式,便利患者取药。


邢沫表示,下一步将从患者端、医院端、医院管理等方面持续改进使用体验,照顾老年肿瘤患者,对患者更友好;针对医生端进行更新,方便医师操作,进行临床需求的分层管理,强化医师培训;在医院管理层面上有效地沟通协调机制,细化化和明确院内管理规范,增加服务的“量”,保障服务的“质”,对投入和产出进行分析,更加关注社会效益。



远程医疗的探索与实践



远程医疗是医联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疫情之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就已经展开远程医疗工作。其中,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肿瘤防治远程协同平台,以肿瘤医院为核心,可以实现对基层医院、基层医生,以及基层的患者进行指导。


这个远程协同平台包括远程医疗信息平台、肿瘤MDT会诊、远程影像、远程病理、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教学等。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疫情期间,医院创新了远程联合e门诊的模式,北京大学肿瘤医院的门诊医生与当地的门诊医生共同看诊,通过远程信息系统实现医疗资源共享,从而提升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降低误诊率,减少患者整体的就医时间,降低花费。而在疫情期间,远程会诊的工作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48%。


疫情推动互联网医疗、远程医疗落地实践,技术也在疫情防控中为患者就诊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案。在后疫情时代,通过更加科学的设计,技术的应用将持续助力医疗服务质量提升。


*本文据CHIMA2020 邢沫演讲内容整理


互联网医疗 远程医疗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关注大健康Pai 官方微信:djkpai我们将定期推送医健科技产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