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远程医疗有什么样的机会?
远程医疗(Telemedicine),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全息影像技术、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医疗技术和设备优势,对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及特殊环境提供远距离医学服务。它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
湖北仙桃,李翠(化名)因疑似感染而被隔离,焦虑而紧张的她看着房间内放着一台一体化的云视频终端(类似平板电脑的设备),屏幕中的正是李翠的主治医生,他们正进行远程问诊。
每天3-4次,来自医生的日常问候及关心,来自患者对自身生理及心理状态的“倾诉”,使得这一台远程设备不仅成为了医生患者间沟通交流的媒介,更多的是带来一丝人文的关怀和问候。疫情阻断了面对面的交流,科技却解决了这种距离造成的不便。隔离的时间里,李翠的精神和身体状态已不断转好,最终解除了隔离。
这种新技术,在本次疫情下的使用不是个例,新技术似乎也在用科技的力量和语言告诉患者,不要怕,“徘徊已久”的远程医疗正在进入公众视野,面临考验正是远程医疗技术的验收阶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当新技术通过考验,未来则有望被赋予带来更广泛改变的资质。
远程医疗(Telemedicine),使用远程通信技术、全息影像技术、新电子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发挥医疗技术和设备优势,对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及特殊环境提供远距离医学服务。它包括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所有医学活动。
当各方处于应对、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疾病传播之际,有人呼吁将智能手机灵活应用到疫情防控中,因为从技术上来说依托于手机的远程医疗技术已经较为成熟,可快速投入使用。据STAT报道,上周美国疾控中心的官员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敦促医院、诊所扩大使用远程医疗服务,从而帮助趋于饱和的实体医院分流部分应对普通感冒、其余疾病的门诊压力。
缓解恐慌性就诊、医疗资源的“拥挤”,结合已有的实例来看,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方面,远程医疗已体现出优势。以下为大家简单列举概括:
可一定程度上保持患者与医护人员的“安全距离”,灵活提供优质治疗。由于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风险,远程医疗的介入可以根据不同的患者治疗方案,将医院内患者连接至远程系统,并通过视频的进行“云治疗”。
减少无病或非新冠肺炎患者感染该疾病的风险。随处疫情时期,但医院仍需正常工作运转,身患其他疾病的患者前往医院的风险也需做到控制,而远程医疗的加入,医生与患者能透过手机进行问诊交流,这极大地降低了人们的健康风险。
减少轻症感冒症状患者焦虑情绪,加强医院对疑似患者的把控。季节交替,流感本是高发期,日常感冒等症状在所难免会发生,那么疫情时期,医院开通线上门诊对这一类症状患者进行远程问诊和视频检查,对患者、对整体疫情防控都有不少帮助。
突破空间的局限与障碍。实地医院就诊通常会遇到交通、人流量等因素限制,而远程医疗的运用则打破这一限制,让患者可以轻松接受各个不同医院的问诊;这对于疫情期间在家“自愈”来说十分有帮助。而面对一些重症患者,各地的专家也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多方会诊。
医院接诊压力得到大大缓解。防控时期,重要的“生命通道”留给最需要的人,这样也能确保医疗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也可用于绘制、实时更新疫情传播图,可视化防控最新消息。它有效地支持了流行病学家和公共卫生事业工作者的工作,以更智能的方式对所有确诊、疑似、高风险、低风险、无风险人员进行实时跟踪和监测病例。
无疑,远程医疗是时代和技术发展下的“产物”,它的出现会使其成为未来流行病学中一种重要的工具之一。但让人们完全接受一种新型的事物还需时日,且就目前来说,就医生和患者这两方,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人文关怀有待加强。即使是在数字时代,多数患者会因患病而内心脆弱,这时他们不仅需要专业的治疗、他们也希望能获得医生的直接安慰,从而会使其就医感受更好。所以在目前已有的远程治疗来看,大多人文关怀仍是不够。
医生专业度问题呈两极化。这也是远程医疗局限性的一个主要原因,许多愿意参与到远程项目中的以精通互联网的年轻医生居多,而部分年轻医生经验不够丰富,导致医疗质量不高,使患者的医疗服务感受不佳、缺乏信任感从而拒绝使用。
患者隐私保护问题。医疗资料隐私保护层级高,目前第三方可以存储患者的数据资料,可一旦管理不善,就很可能会导致患者的数据资料被泄露、滥用。
远程医疗的设备质量问题。比如,移动血糖及血压计的质量和校验,结果不准会带来误导、误诊的风险;且受网络带宽等因素的影响,移动远程会诊上传资料的清晰度还不够高,视频交流还存在一定的障碍。
当人们逐渐开始意识到,无论是开处方、疾病诊疗还是预定手术室等这些医疗服务的需求,都可以通过远程医疗来实现时,无疑是推动技术发展的“强心剂”,我们期待在春暖花开后,能看到有潜力的新技术不断融入实际医疗中。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大健康派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scarlet.s@djkpai.com)
关注大健康Pai 官方微信:djkpai我们将定期推送医健科技产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