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介入治疗前景可期 中国加速国产替代

心血管介入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治疗手段,将拥有极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作者: 本站编辑 来源: 健康资讯生活 2020-08-10 11:18:48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及中国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而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国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还将不断提高。据WHO最新报告,心血管疾病占中国居民死因构成第一位,占到43%。2019年,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例数约103万例,排名世界第一。‌‌心血管介入作为一种不断创新的技术‌‌和治疗手段,‌‌市场需求巨大,‌‌行业前景可期。

国内心血管介入加速国产替代

国内医疗界也越来越重视心血介入治疗的使用和创新。霍勇、张澍、吴永健等三位心血管领域的顶级专家,阐述了国内介入治疗从全面学习到全面创新的历史进程。

据霍勇介绍,冠心病介入治疗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器械创新,体系创新和模式创新。过去的三十多年间,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开展,从学习到规范推广,再到创新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中国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器械也经历了从模仿国外,到局部改进,再到原创创新的过程。

吴永健教授表示,结构性心脏病是最近十多年提出的新概念。既往结构性心脏病需要外科开胸治疗,随着近年新技术的出现,更多的结构性心脏病可以通过介入方式治疗。结构性心脏病的区域主要包括瓣膜性心脏病,包括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和肺动脉瓣,还包括常规的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

吴永健教授认为,中国在过去的十年已经走过了学习阶段,有将近200家中心已经开展了新的技术,该项技术中使用的中国研发的三款瓣膜,基本上解决了临床90%以上的问题。接下来第二个十年,不仅仅是这些瓣膜的研发,更多的是要根据中国的特点,研发更适合于不同病理解剖特点的瓣膜。

心律失常治疗手段之一是介入治疗。张澍教授认为植入式除颤器(ICD)和心脏再同步除颤器(CRT-D)在中国用的比较少,一是因为国内相较国外起步晚,第二是手术过程较复杂,第三是病人的可接受程度比较差,第四是价格较贵,最后一个原因是设备来自国外。张澍认为,在治疗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器械开发上,我国各有长短。

比如说我们在导管消融80%来自美国,心脏起搏器差不多90%是来自于美国。在心脏器械生产当中及中国的原创比较差,生产厂家、投资方、医生积极努力,现在已经开始有一个很大的改善。

国内有一个叫希浦系统起搏,这个技术则源自于中国,是个精准的传导系统起搏,可以有效地解决心脏同步化的问题,来预防因为起搏产生的心功能不全,甚至于治疗本身的心功能不全。可以非常骄傲地讲,这个技术中国走在世界的前列。‌‌

Mayo Clinic专家分享心血管介入创新前沿

在“心血管介入创新发展”分论坛上,Charanjit Rihal和查咏梅两位来自于‌‌Mayo Clinic的教授,向国内心血管介入领域的医生专家们详细阐述了‌‌Mayo Clinic的最前沿创新。

查咏梅教授介绍了心律失常的技术和未来发展。一百多年来,医疗界一直在用药物治疗心房纤颤,而近三十年来,由于导管消融技术的进展,可以用导管消融介入治疗来控制心房纤颤。目前用导管消融常规治疗心房纤颤病人(又叫肺静脉隔离术)。

不过,查咏梅教授也指出,导管消融目前有一些问题,因为无论是热消融还是冷消融,都是要造成组织的坏死。因此,查咏梅教授介绍了新的消融技术,其初始阶段叫做脉冲电场消融,它是一个环形的脉冲电场消融的电极,正好在肺静脉口,通过双极的脉冲电场,从9个电极上发出来,就可以造成均匀一致环形的围肺静脉口的组织坏死。由于它不是热消融,温度恒定在36度,并不造成任何细胞和组织温度的变化,就没有造成神经或者是食道的任何损伤。

对于心率失常的治疗,查咏梅教授介绍说,除了用β阻滞剂抗心率失常药物导管消融,还可以用外科手术治疗切除室壁瘤,此外,Mayo Clinic新进发展了Noninvasive放射治疗,来治疗室性心率失常。

此外,Mayo Clinic近几年来还研究了一个新的技术——非创伤性的放射治疗。让一个病人就像做放射治疗一样躺在质子射场,一定要找到非常好的靶点。只要靶点精确的话,只需要15分钟的时间,病人就可以走着出放射治疗室,且不用任何导管,就可以让患者的室速频率从119次降到了3次。目前Mayo Clinic也在开始做这种放射治疗,来控制室性心动过速。

Charanjit Rihal医生则谈到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谈到了TAVR、二尖瓣夹合术、瓣周漏封堵、经间隔瓣中瓣植入术,经皮二尖瓣植入术和许多正在评估中的三尖瓣介入治疗。

Charanjit Rihal医生表示,瓣周漏依然是一个挑战,因为原始的狭窄主动脉瓣并未去除,依然在患者体内,而新置入的瓣膜会在先前的狭窄主动脉瓣以及TAVR瓣膜的支架之间创造潜在的空间,随着瓣周漏和主动脉反流程度的增加,死亡率会更糟糕。

而随着新的瓣膜设计出现,瓣周漏会越来越少,因为这些支架周围的裙边技术正在发展,越来越好。现在有许多种不同的瓣膜可用,我们在导管室使用的也在全世界使用。

此外,对于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Charanjit Rihal医生认为TAVR优于内科治疗。对于主动脉瓣狭窄中、高手术风险的患者而言,它与AVR基本上完全相同。因此,对于MR导致症状的高危患者,二尖瓣夹是一种极好的治疗方法。

从上述两位Mayo Clinic嘉宾的演讲中可以看到,心血管介入治疗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国内心血管介入治疗从无到有,从有到部分创新领先,经历了几十年的攻坚历程。心血管疾病作为我国人口寿命的第一大杀手,针对该疾病的研究本身就极具学术价值和市场价值。‌‌心血管介入作为一种创新型的治疗手段,将拥有极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国产 介入治疗 心血管

关注大健康Pai 官方微信:djkpai我们将定期推送医健科技产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