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国公立医院生存发展调研报告

在信息科技革命和医疗模式变革的大势下,公立医院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在新的转型机遇下,未来的方向将如何选择?

作者: 王兴琳 罗芸 唐洪磊 姚淑芳 刘佳 来源: 广州艾力彼 2019-08-01 14:57:20

2009年医改以来,公立医院经历了规模化发展的黄金期。今天在“卫建委+医保局”的双管时代,坚持公益性、分级诊疗、去规模化发展、新支付制度改革、智慧医院建设、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等都将影响和考验公立医院的发展和走向。在信息科技革命和医疗模式变革的大势下,公立医院会面临怎样的挑战?在新的转型机遇下,未来的方向将如何选择?

此次调研共收到135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34份,问卷有效率为99.26%。东部85份占63.43%;中部29份占21.64%;西部20份占14.93%。三甲医院为主,三级医院占68.66%;二级医院占31.34%。省级医院/计划单列市占26.87%,地级市占36.57%,县/县级市占34.33%。院长和书记占75.38%,中层管理占24.62%。本次样本回收地区一共涉及25个省级行政区域,占全国省级行政区域73.53%。主要发现如下:

1.1 卫生投入总体逐年增加,西部投入占比最大,与发达国家比仍有差距

我国卫生总费用逐年增长,2017年政府的卫生投入已经增加至GDP的6.2%。目前我国卫生总费用与全球平均水平仍存在差距。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 2017年美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17.15%,德国占11.17%,日本占10.75%,英国占9.65%,中国仅占6.2%,排在第145位,排名比较靠后。

从图1可以看出,仅17.16%的人认为政府的卫生投入充足,其中35.07%的人认为卫生投入一般,47.76%的人认为卫生投入不足。在认为政府投入充足的医院中,主要以东部医院为主占61%,中部医院占13%,西部医院占26%。

图1 卫生投入充足

仅5.23%的医院认为所获得的财政拨款充足(见图2),而70.15%的人认为医院所获得的财政拨款不充足。在认为政府财政拨款充足的医院中,东部医院占据绝大部分,为86%;西部医院占14%,中部完全没有(主要是地级医院)。

图2 医院所获的财政拨款充足

1.2 超四成医院通过借款来缓解资金压力

41.04%的医院是通过借/欠款来缓解资金周转压力,仅29.85%的医院认为是没有资金压力,其中12.69%的医院表示完全没有资金压力(见图3)。在这些没有资金压力的医院中,三级医院占75%,二级及以下医院占25%;东部医院占80%,中部医院占10%,西部医院占10%;省级医院占42.5%,地级医院占30%,县医院占27.5%。医院资产负债高表明医院的财富风险大,未来的举债能力不足,不利于医院健康发展。

图3 医院是通过借/欠款来缓解资金周转压力

1.3 公立医院面临竞争,西部和地级医院压力最大

公立医院数量在递减,非公数量在递增。2018年非公医院的总数增加2000家,并首次破2万家,已经远远超过公立医院。近六成人认为由于非公医院的迅速发展,面临竞争压力(见图4)。在调查中,没有压力和完全没有压力的占14.18%,竞争压力主要以西部医院和地级医院为主。

图4 非公医院发展迅速,本院面临生存发展竞争压力

1.4 限制公立医院规模发展现实难落地

从调研结果来看,医院从规模向质量转型中,面临的阻力大,近五成不愿意缩减自己的规模,见图5。64.92%的人认为限制公立医院规模发展在现实中难落地,其中23.13%认为非常难落地。

图5 限制公立医院规模发展在现实中难落地

图6 在规模向质量转型中,医院会选择自行缩小规模

公立医院规模如此难控制主要是:其一,“医院做大做强“是普遍院长的共识;其二,大多由于政府对公立医院补偿不足,医院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抢”患者,将规模做大。

1.5 大型三级医院关停普通门诊(地级医院影响大,县医院影响小)

历年卫生统计年鉴显示,公立医院医疗收入的30%以上来自门诊,三级医院的门诊收入也是约占到医院收入的三成。如果取消普通门诊,三成收益损失。58.95%的人认为大型三级医院关停普通门诊,会给医院带来运营压力,其中15.67%的人认为压力非常大。仅有9.7%表示没压力(以二级医院为主),见图7。

图7 大型三级医院关停普通门诊,带给医院运营压力

关停普通门诊,对地级医院患者来源影响最大(73.47%),其次是省会医院(56.41%),对县医院影响最小(34.78%),见表1。

表1 不同城市医院认为关停普通门诊,会影响大型三级医院的患者来源

1.6 医保改革对医院运营挑战大,DRGs付费实操难度大

近八成医院认为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对医院的运营挑战大,并且很难落地。76.87%的医院认为医保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对医院的运营挑战大。仅2.98%的样本医院表示是没有挑战的,这些医院都为东部三级医院。

图8 医保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支付方式,对医院的运营挑战大

55.23%的人认为DRGs付费实操难度大,很难真正落地,其中19.4%的人认为非常难落地。仅15.67%的人表示不难落地,以东部医院为主,占66.67%;中部医院占23.8%,西部医院占9.53%。

图9 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付费实操难度大,很难真正落地

1.7 预测商保未来3年占医院收入5%以下

商业医疗保险可以做为社会医疗保险的有力补充。由调研结果可知,46.62%的人认为未来3年,商业保险支付可占本院收入的比例还是<5%,37.59%的人认为占到5%-10%,仅15.79%的医院认为能占到11%以上。说明公立医院对商业保险的整体认知不足,也使得商业保险难以与公立医院建立较好的合作机制。

图10 未来3年,商业保险支付可占医院医疗收入比例

1.8 医联体建设县医院受益最大

29.85%的医院认为建立医联体只为完成政府的任务,对本院没有实际的帮助。35.07%的样本医院表示建立医联体对医院有帮助,其中9.7%的样本医院表示帮助非常大。

认为能和不能实现分级诊疗的医院各占三成左右。仅35.07%医院认为医联体建设能真正实现分级诊疗,38.81%的医院不确定是否能实现分级诊疗。另外26.12%的医院认为医联体建设并不能真正实现分级诊疗,建设医联体的任务任重而道远。

县医院对建立医联体,实现上下转诊的评价最高(52.17%),地级医院评价最低(34.69%)。52.17%的县医院认为建立医联体,实现了上下转诊;其次是省会医院,占48.72%;而地级医院只有34.7%的比例认为实现了上下转诊,见表2。

表2 不同城市医院认为建立医联体,实现了病人间的上下转诊

1.9 零加成下医院利润亏损难弥补

2010年至2017年数据显示,公立医院药品利润占总收入的比例由7.14%降到1.49%,但是卫生材料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是逐年上升,由2013年8.78%上升到2017年的11.60%。

取消药品加成、耗材加成后,近七成的人认为政府对本院的补偿不到位,通过医疗价格和收费项目调整,不足以补偿本院收入总量的亏损。67.16%的人都是认为补偿不到位,仅11.94%认为补偿到位,认为补偿到位的这些医院,其中三级医院占62.5%,二级医院占37.5%;东部医院占50%,中部医院占31.25%,西部占18.75%;省级医院占37.5%,地级医院占25%,县医院占37.5%。

图11 取消药品加成、耗材加成后,政府对医院的补偿到位

1.10 取消编制,二级医院更易人才流失

过半数的人认为如果事业编制改革落实到位,一定会引发本院的大量人才流失(50.75%)。也有20.90%的人认为即使取消了编制对医院也没影响,其中4.48%表示完全没影响。

取消编制,二级医院的人员流失多,六成以上的二级医院的人员会流失(61.54%)。仅19.23%的二级医院认为人员不会流失。48.91%的三级医院认为人员会流失,也将近一半,仅19.57%认为人员不会流失。见表3。

表3 不同等级医院认为取消编制,会引发本院的大量人才流失

近四成的人认为“多点执业”是一个过渡性政策。39.55%的人认为“多点执业”是一个过渡性政策,另外有38.81%不清楚是否是过渡性政策,见图12。

图12 您认为“多点执业”是一个过渡性政策

1.11 公立医院管理行政化程度高于职业化

近五成医院认为目前医院管理行政化比重>职业化比重。仅28.03%的医院认为职业化>行政化,其中三级医院占70%,二级医院占30%;省会医院占29.7%,地级医院占30%,县医院占40.3%。

图13 本院管理职业化和行政化的比重

2.1 “卫健委+医保局”时代,有利于医院去规模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近五成医院认为卫健委+医保局”时代,有利于本院的去规模化(47.77%),见图1。62.8%的医院认为国家医保局的成立,标志着医院管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见图2。国家医保局的成立,在监管层面上的收紧意味着医院的实质监管会发生变化,支付方控制费用的目标将作为医院监管的核心,这将从本质上改变医院目前的管理目标和模式,从而医院也不能盲目的扩张,有利于医院的去规模化。

图1“卫健委+医保局”时代,有利于本院的去规模化发展

图2国家医保局的成立,标志着医院管理数字化时代的到来

2.2 建立“大病不出县,重病不出市,疑难杂症不出省”是务实的分级诊疗制度

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七成多的样本医院认为,应该要建立“大病不出县,重病不出市,疑难杂症不出省”务实的分级诊疗制度。75.38%的医院认为应该要建立“大病不出县,重病不出市,疑难杂症不出省”务实的分级诊疗制度。那么,目前我国分级诊疗实施的现状如何呢?

图3建立“大病不出县,重病不出市,疑难杂症不出省”务实的分级诊疗制度

2.3 从规模向质量转型是公立医院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部分公立医院单体规模过大,存在追求床位规模、竞相购置大型设备、忽视医院内部管理和机制建设等问题。因此控制公立医院规模过快扩张,对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有重要意义,有利于维护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在政府的引导下,我国三级公立医院的数量和规模的增速在逐步减缓。从图4可见,一方面,三级公立医院的机构数量、床位数量的增长率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另一方面,受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影响,二级和一级公立医院的机构数量、床位数量的增幅均呈上升趋势。整体来看,各级医院的机构数量增幅和床位数量增幅成正向相关关系。

图4 非公医院发展迅速,本院面临生存发展竞争压力

2.3.1 “内科外科化、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是专科发展趋势

所谓“内科外科化”,就是让内科医生做介入手术。如今很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疾病,可以通过介入手术来治疗,有些内科科室的手术率甚至能达到15-30%。对医院来说,“内科外科化”不仅能降低药占比,也能提高科室的收入。“外科微创化”就是以微创手术代替传统外科手术,而“微创精准化”则主要针对肿瘤。

由图5可见,从住院量和手术量来看医院的服务能力,外科系列专科的住院手术率平均值为64%,内科系的平均值为19%。可见目前医院都有内科外科化 、外科微创化的发展趋势。例如,心血管内科和消化内科的住院手术率已经达到35%和34%;外科中骨科手术率更是高达81%,泌尿外科73%。随着近年来介入手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地/县级医院内科系列专科普遍开展了介入技术。

图5 地县专科30强年住院量和2016年住院收数量

八成多的医院有“内科外科化 、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的发展趋势。由图6可见82.84%的医院认为本院有“内科外科化 、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的发展趋势。

图6有“内科外科化 、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的发展趋势

从不同等级医院来看,84.78%的三级医院认为本院有“内科外科化 、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的发展趋势,高于二级医院73.08%。二级医院中有7.69%的认为医院是还没有“内科外科化 、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的发展趋势,这部分医院主要是西部地区的医院。

表1不同等级医院有“内科外科化 、外科微创化、微创精准化”的发展趋势

2.3.2 明晰功能定位,建立长短半径结合的专科发展模式

实现规模医院的转型,首先要明确医院的“医疗服务半径”。医院专科可以分为“短半径专科”和“长半径专科”,这个半径指的是医院和患者之间的物理距离。短半径专科是指比较着急、需要短时间内治疗的疾病,为一小时可及服务范围,如儿科、妇产科、急诊,以及老年病、慢性病等符合就近治疗原则的专科病;长半径专科主要指疑难杂症,病情不紧急、可以异地就医的专科,如肿瘤等。短半径专科叫做本地服务,长半径专科叫异地服务,医院首先应该发展它的短半径专科。从问卷调查结果来看,92.54%的医院都赞同医疗服务分“长半径“和“短半径”。

图7 赞同医疗服务分“长半径“和“短半径”

从不同等级医院来看,93.49%的三级医院赞同医疗服务分“长半径“和“短半径”,高于二级医院88.47%。但是在三级医院中,有2.17%的医院是完全不赞同医疗服务分“长半径“和“短半径”。

表2 不同等级医院赞同医疗服务分“长半径“和“短半径”

2.4 关口前移和服务后延是医疗服务新模式

据《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2018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为24949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7.9%;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达到16658万,约占总人口的11.9%,我国老年人口数首次超过15周岁及以下群体。慢性病死亡人群占我国死亡总人群将近九成。老龄化中国,慢性病患者成为康复的主要服务群体,而且目前慢性病患者有年轻化趋势。因此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提高,需要关口前移,以预防为主,同时加强慢病管理,康复医疗和养老服务构成医院的“医院后市场”。

我国政府日益重视康复服务的发展,各部委都做出发展康复服务的部署和要求。《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面康复。康复服务成为建设健康中国工程的重要内容。

调查结果显示,九成医院面临转型。60.45%的人认为医疗服务将实现关口前移和服务延伸,本院面临转型。还有35.07%的人不清楚要不要转型。

图8 与2030健康中国相匹配,医疗服务需关口前移和服务延伸

从不同等级医院来看,所有二级医院赞同医疗服务将实现关口前移和服务延伸,本院面临转型,三级医院97.83%的赞同。

表3 不同等级医院医疗服务将实现关口前移和服务延伸,医院面临转型

2.5 信息化对医院实现“弯道超车”至关重要

从调研结果来看,89.55%的医院都认为信息化对本院未来实现“弯道超车”至关重要。由下图可得,近九成医院认同信息化对本院未来实现“弯道超车”至关重要,说明各级都意识到未来信息化的重要性,对医院发展的是必不可少的。

图9信息化对本院未来实现“弯道超车”至关重要

从不同等级医院来看,92.31%二级医院认为信息化对本院未来实现“弯道超车”至关重要,高于三级医院89.13%。三级医院中有9.78%的不确定信息化对医院未来的作用,另外还有1.09%的医院认为信息化对医院未来实现“弯道超车“不重要。

表4 不同等级医院认为信息化对本院未来实现“弯道超车”至关重要

97.76%的医院认为医院的第三次洗牌,将取决于以智慧医院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说明医院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得到的提升。

图10 医院的第三次洗牌,将取决于以智慧医院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程度

智慧医疗时代的今天,医院预期年投入信息化建设的比例也在增加。由下图可看出,九成医院信息化的预计投入>1%,还有19.40%的医院投入大于3%。说明医院对信息化的重视程度,意识到在信息化建设飞速发展的时期,在新医改方案的指导下,一定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建设更为先进的医院管理系统,才能提升自身竞争力。

图11 医院预期年投入信息化建设占医疗收入的比例

【凡本网注明来源非大健康Pai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公立医院 医院转型 医疗信息化

关注大健康Pai 官方微信:djkpai我们将定期推送医健科技产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