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兰娟:新冠疫情下发展公共卫生事业的思考

传染病是不讲人情的,只要防御工作不到位,它就会传播得更加肆虐;而防御工作做到位了,它就会有效控制。所以说,传染病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严峻考验。

作者: 李兰娟 来源: 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 2020-09-03 15:51:03

截至2020年7月3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已超过1100万人,212个国家和地区有确诊病例,全球公共卫生事业面临空前挑战。现有的公共卫生体系还不足以应对重大疫情危机,我们要持续加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基础研究和投入力度,在不破坏自然界的前提下加大对自然界的研究和监控力度,通过数字化建设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做到预防并控制病毒。科学研究要不断地努力推进,人类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传染病是自然界对人类的考验

疫情的研判,是传染病科学防控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传染病的教科书上,早已经写明,控制传染病有三个环节: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基于这些认识,结合新冠疫情在武汉暴发后的实地调查,我们得出新冠病毒传染性很强,并且可人传人的结论,同时给出了专业性的建议。具体建议包括:第一,新冠肺炎要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甲类传染病要采取隔离治疗措施。第二,新冠病毒在普通医院内更容易传播,所以要启用有严格隔离条件的医院来收治病人;第三,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发现传染源、控制感染源,加大科学研究力度;第四,既然已经确定人是传染源,恰逢春节期间人口流动太大,所以建议大家不要来武汉,也不要离开武汉,做到不进不出,将疫情尽量控制在武汉。

传染病是不讲人情的,只要防御工作不到位,它就会传播得更加肆虐;而防御工作做到位了,它就会有效控制。所以说,传染病是自然界对人类的严峻考验。

中国这几十年来,严重公共卫生事件常发生。最严重的是2003年的SARS,一个病导致全国恐慌,国家经济损失严重。经历过SARS之后,我们开始重视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加强了卫生监督执法和疾控中心对疾病的预防,各大医院都建立了新的感染科。这些工作为后来很多传染病的有效防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疫情暴露公共卫生体系短板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大家充分地认识到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性,同时也暴露出了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短板。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将会是下个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公共卫生体系中以下几项短板值得关注。

第一,各大医院都应设立传染病隔离病房。在疫情发生时能够收治传染病患者,平时也可以用来收治普通的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平战结合”(平时与战时),成为常态化的硬件设施。

第二,每个医院都允许检测细菌和病毒。面对发热性疾病,不能只是开药,也要注重检测病毒,加大病毒的检测力度。

第三,提高医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尤其是传染病、感染病学科,因为平时病人不多,所以奖金待遇较低,医疗队伍不稳定,应当按照公共卫生科室的待遇适当发放补助,稳定队伍。同时,传染科、感染科医疗队伍的业务能力水平也要提高,不但要会用抗感染药物,还要掌握各类抢救手段,包括呼吸机的使用、人工肝机器的使用等。

新冠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没有完全被控制住,这次新冠病毒的暴发使全世界损失惨重,一定要吸取教训,重视公共卫生的建设。

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看起来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工作,但一旦出现公共卫生事件,有完善的防控体系将会为国家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减少经济损失。因此我们要加大公共卫生方面的基础研究和投入力度。与此同时,人们应当养成好的卫生习惯,加大对自然界的研究和监控力度,做到预防并控制病毒。

数字化建设强化公共卫生能力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能松懈。目前,慢性病患病人群不断增加,新发和再现的传染病还可能不断出现,随时可能进攻人类。如果松懈了很可能造成严重的公共卫生事件。

疫情大规模暴发时,信息的公开、透明、及时非常关键。只有将疫情信息公开,让大家充分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再开展群防群治,才能控制住传染病的传播。此次我国疫情控制,除了医院的隔离措施以外,社区对患者的筛查和控制工作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疫情进入常态化,要提高疫情防范意识,继续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等手段赋能社区防控,真正实施网络化、智能化和精准化管理,做好群防群治。各相关单位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要继续加大对发热患者的监测;按照“平战结合”模式建设管理好发热门诊和传染病病房的管理,平时作为普通病房使用,遇到突发情况时快速改变用途,即可收治传染病人。

此外,还必须加强公共卫生和传染病学科的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做到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从目前情况看,国家虽然有文件,要求县级以上医院都设感染科。但愿意去县里做感染科医生的医生很少。一方面人们惧怕感染科,一方面感染科医生待遇低。

疫情给全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考验,也倒逼我们反思国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卫生信息化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例如,缺乏标准统一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缺乏符合标准的国家、省、市、县卫生信息平台;省市级医院、县级医院、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缺乏能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联动的区域医疗协同服务等。

2009年,我们启动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数字卫生关键技术和区域示范应用研究”项目(简称“国家数字卫生”项目)。“国家数字卫生”项目通过建立统一标准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交互式卫生信息平台、城乡社区与医院双向转诊、远程诊疗、远程教育和健康咨询等系统,进行数字化医疗卫生资源共享、数字化医疗服务、数字化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数字化公共卫生服务和保障等。

“国家数字卫生”作为“智慧医疗”的实践探索,将直接提升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可及性。


李兰娟 新冠疫情 公共卫生

关注大健康Pai 官方微信:djkpai我们将定期推送医健科技产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