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发文鼓励,“云胶片”能进一步覆盖医用胶片市场吗?

虽然“电子胶片”“云胶片”“影像云平台”等正成为医疗影像的发展趋势,但传统胶片目前仍具有不可取代性。云胶片等的发展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关部门不断对其标准和质量、准入门槛等进行规范。

作者: 本站编辑 来源: 健康界 2021-01-12 09:45:09

2020年12月31日,国家卫健委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医疗检查的指导意见》,要进一步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检查。在机制创新层面,要求医疗机构通过建立检查资料数据库或“云胶片”等形式,推动检查资料共享。

影像数据占据了约90%的医疗信息。一直以来,患者在医院做完影像检查后,人手拎着一只装着医疗胶片的大塑料袋成为“标配”。

但是由于各医疗机构间信息不互认,患者往往被要求重复拍片检查,对患者的费用和医疗资源都是一种浪费。在国家卫健委发文后,“云胶片”能否深入取代医用胶片市场?在推进医疗机构间检查数据共享中,“云胶片”又能起到什么作用?

电子胶片与传统医用胶片的“零和博弈”

最初的医用胶片是X光胶片,即感蓝、感绿胶片。其次是顺应CT等设备产生的湿式激光片,影像首先存储在磁盘空间里,按需打印输出。现在,随着医院数字化的发展,只有一些小型的、基层的医院仍在使用蓝绿胶片。数字化医用胶片已成为各医院的首选。目前常用的“数字化医用胶片”有医用干式激光胶片、热敏胶片、医用打印胶片。

其中,医用干式激光胶片由聚酯(PET)片基包被银盐和保护层组成。成像清晰、出片速度快、影像质量高。用于CT、MRI、CR、DR等的记录,是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医用胶片,可被用作诊断依据。根据《2019年中国医用胶片行业现状调研与发展机遇分析报告》,2017年我国医用胶片行业市场规模达230.87亿元,同比增长4.97%。乐凯胶片2019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12%。

1.PACS开启电子胶片变革

尽管医用胶片作为辅助诊断工具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电子胶片向传统医用胶片市场发起了强有力的冲击。

所谓电子胶片,其真正含义是“原始的、全息的、标准的DICOM数字影像资料”,它迎合了临床医生与医院发展的现实需要。

一方面,医疗信息化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医院纷纷投入建设PACS系统,根据《2017年中国PACS系统市场规模及增速发展前景分析预测》,PACS系统的需求规模已从2009年的6.2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58.3亿元。PACS图像存档与传输系统的普及,能够全面解决数字医学影像的获取、显示、存储、传送和管理功能。

另一方面,随着高端CT、MRI、PET-CT等设备的应用普及,病人每次CT检查影像多达上千幅。传统的胶片无法承载足够全面和有用的影像信息。

由此,我国医学影像从传统胶片向电子胶片过渡。部分省市开始推行“无胶片化运动”,使用数字化处理技术淘汰传统胶片打印及诊断模式。

2017年2月22日,国家卫健委和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电子病历管理规范(试行)》,其中规定,医疗机构可以为患者提供全电子化的病历。云胶片作为电子病历组成部分,开始具有合法性。在随后4月1日,我国第一个云胶片医疗器械注册证由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出。

从政策导向、技术发展、实际应用中,医学影像的成像、存储、输出过程已基本实现数字化。 我国放射科医生已然从“打手电”看片子的传统习惯中解放出来,通过医用竖屏来阅读患者影像数据,给出分析结论。

2.电子胶片“开源节流”

胶片在其他行业的变革,早已进入尾声。而在医疗行业,受限于行业的保守与克制,电子胶片的取代和覆盖过程仍是进行时。电子胶片与传统医用胶片相比,不仅体现在阅片媒介的变化上,医学诊断的精确性、患者可及性等都有所提升。

首先,通过电子胶片专业显示器阅片,能够提供许多简便实用的工具。如窗宽、窗位调节、图像的放大缩小、图像对比度等操作。此外,电子胶片专业显示器能够支撑立体影像的阅读和后处理应用。提供CTA 血管造影、3D 重建辅助诊断方法等。由此,针对不同检查部位和疾病、不同需要、不同设备和系统,电子胶片显示器都能使医生快捷地掌握全局,增强诊断准确性。

其次,电子胶片相较医用胶片,“开源”同时“节流”。为医院和患者减少支出。患者做检查,每张胶片需要支付22元,每张胶片医院的采购价格为15-20元。而在电子胶片阅片模式下,医生阅片成本降低,电子胶片收费较低,能够节省双方开支。

最后,电子胶片采用云SaaS模式,属于轻量级技术。一两周时间就可对接医院PACS系统,能将医院患者影像资料、就诊报告储存在云端,医生和患者都可以通过PC端或移动端读取影像资料及报告。

3.电子胶片为医保和价格所困

现在,很多省市都已经开启了电子胶片试点。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此前发布《关于核定数字影像服务费等有关事项的通知》,其中规定,“省级公立医院收费标准为每次检查每人最高不超过20元” 。数字影像有了面向患者端的价格。给了医院更加充足的发展与推广动力。

2019年4月5日,浙江温州医科大学第五医院发布《关于收取数字影像服务费的公示》。 数字影像收费标准为每次20元。公示中提到,数字影像具有患者更省钱、就诊更方便、诊断更精准、分享更方便、应用更环保的优势。

但是,电子胶片的推广和普及仍旧面临不利因素。主要集中于收费和医保支持上。大部分省份仍未出台电子胶片的收费方式,很多省份没有给物价收费编码,电子胶片仍属于不合理收费。其次,电子胶片没有纳入医保,可能会抑制医院及患者的应用动力。

“云胶片”到“共享胶片”还有多远?

当涉及不同医疗机构,以及医院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传输时,“云胶片”就能大显身手了。云胶片提供“互联网+”医学影像服务。能够为患者提供稳定、清晰的DICOM图像。患者可以通过移动端的手机App、小程序等查看影像。是电子胶片必然的发展趋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放射诊断质控中心主任陈克敏在媒体采访中指出,云胶片可方便患者就诊,减少不必要的检查,使诊断更加便捷,可实现资源共享。如前文所述,由于患者的影像资料无法在不同医疗机构间共享。患者转诊时往往需要重新拍片,造成医疗资源分配不均,资源浪费等问题。那么,借助PACS系统和“云胶片”,能否实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影像数据共享呢?

在理想状况下,通过安全合规的途径,可以由患者将“云胶片”授权给其他医院。其他医院无须接入信息系统,通过“云端”查看患者的医疗影像信息。或者医疗机构之间通过PACS系统实现互联互通,在统一平台共同上传和下载患者的影像信息。然而,现在“云胶片”距离医院间影像资料共享,避免患者重复检查的愿景仍有一段距离。

一方面,云胶片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2020年3月27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发布《2020年第一批医疗器械分类界定结果汇总》。在不作为医疗器械管理的产品目录中有“云电子胶片及报告系统软件”。“汇总”对其作出解释:“软件产品。本产品安装在智能手机上,患者可通过手机查看电子胶片及浏览报告。软件提供的信息不作为医生诊断和治疗的依据。该软件不具备对报告、胶片的处理功能,仅供患者自己查看。”

《汇总》对于互联网影像提出了明确的规范。仅仅作为提供给患者的媒介,不能成为数字影像服务,无法作为影像诊断依据。

其二,医院信息系统无法互联

大部分医院都采用内网进行物理隔离,互联互通受限因素较大。

其三,手机传输图像可能造成误诊漏诊

如果不通过医院系统间进行传输,仅仅通过患者手机端进行阅片。一方面目前法律不支持其作为诊断依据;另一方面,部分专家也表示,手机的分辨率跟影像要求分辨率相差甚远,由此可能造成漏判误判。

“比如胸部CT上的肺小结节和乳腺钼靶X线摄影上的微小钙化,在目前的手机屏幕上是看不清楚的。看乳腺影像要求显示器达到500万像素,看胸部DR要达到300万像素,这就是标准,如果不按标准办事,很有可能造成误诊、漏诊。”一位医生表示。

最后,云胶片的市场稳定性存疑

作为新兴市场,云胶片厂商纷至沓来。但是,放射科影像数据存档时间周期要求较长,门诊病历要求15年,住院病历要求30年。这对企业的生存周期提出考验。如果没有完整的资质审核方式、管理制度、监管规范、安全法规等,很难对厂商的行为产生有效约束。

温州影像云平台:区域化电子胶片应用有效吗?

尽管“云胶片”推行不易,但是,部分省市已经开始尝试打造省市级医学影像共享平台,构建影像检查互认体系。实现影像数据的互联互通、共享应用。

以温州市为例,目前其市级医疗影像云平台已覆盖包括温医大附一院、附二院等39家医院和15家卫生院。患者在列入平台医院就诊后,影像将自动上传至平台上。市民可以通过扫码取片,医生也可以通过医学影像云平台阅读患者此前所拍摄影片。同时,市民还可以在线向诊疗医生或其他专家进行咨询。

区域化电子胶片的应用能够促进医疗机构降低影像检查耗材成本、减轻患者负担。日后,温州市医疗影像云平台还将与浙江省级医学影像云平台以及省外部分城市医学影像云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综上,虽然“电子胶片”“云胶片”“影像云平台”等正成为医疗影像的发展趋势,但传统胶片目前仍具有不可取代性。云胶片等的发展仍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关部门不断对其标准和质量、准入门槛等进行规范。


国家卫健委 云胶片 医用胶片

关注大健康Pai 官方微信:djkpai我们将定期推送医健科技产业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