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医·爱问”胰腺癌大模型落地临床,改写“癌王”生存率

6月14日,青大附院联合青岛大学、北京大学、医渡云科技有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共同研发的“青医·爱问”胰腺癌早筛大模型正式投入临床使用。

作者: 大健康派 来源: 大健康派 2025-06-19 09:48:43

2025年6月14日,青大附院联合青岛大学、北京大学、医渡云科技有限公司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共同研发的“青医·爱问”胰腺癌早筛大模型正式投入临床使用。该大模型通过分析患者个性化临床数据,根据风险等级,采用针对性的检查手段,从而能精准地筛查出早期胰腺癌患者。

胰腺癌被称为“癌中之王”,其恶性程度高、预后差,近八成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晚期患者中位生存期仅数月,五年生存率不到3%。在世界范围内,胰腺癌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如果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胰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可大幅提升至40%。

然而,胰腺癌早筛始终是国际难题。首先,早期胰腺肿瘤通常无特异性症状,容易被患者和医生忽视。其次,胰腺位于腹腔深处,临床上检查胰腺癌通常需要增强MRI或增强CT,成本高、耗时长。同时,胰腺癌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开展“普查”的效率较低。

为解决这一痛点,青大附院整合了900万例患者的全病程数据,构建了“跨科室-多模态”的胰腺健康数据池。依托高质量胰腺健康大数据,AI大模型学习了从血液检查、病史、生活习惯等复杂的病历数据中分析胰腺癌风险的强大能力。此外,AI大模型更擅长从平扫CT的细微变化中寻找胰腺病变的关键证据,从而免除了患者进行增强CT检查的高辐射、高成本、高耗时。

临床应用方面,青大附院构建了“三级风险”筛查体系。该体系基于AI大模型的风险预测,从普通人群中递进筛选“易发”、“高风险”、“极高风险”三级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检查建议,从而实现精准、经济、可行的胰腺癌早筛。

胰腺癌早筛大模型的临床应用

(图源:青大附院)

 

“易发人群”是指胰腺癌相关指标异常的患者(如血糖异常),筛选出的患者胰腺癌发病率可达普通人的50倍,建议关注相关指标变化。

“高风险人群”是AI大模型通过对“易发人群”的病历大数据进行个性化整合后,筛选出一年内发生胰腺癌风险超过普通人500倍的患者,建议进行腹部平扫CT检查。

“极高风险人群”则是AI大模型通过对“高风险人群”的腹部平扫CT进行全面分析后,筛选出胰腺癌发生概率超过80%的患者。通过对“极高风险人群”的进一步检查,临床医师能够为患者及早确诊胰腺癌,从而实现胰腺癌的早发现、早治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青医·爱问”胰腺癌早筛大模型通过平扫CT+AI技术和三级风险分层模型,实现高效、低成本的早期筛查,为患者争取黄金治疗窗口,临床落地意义重大。

此外,2024年8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消化内科程斌教授团队开发的胰腺肿瘤多模态AI模型“Joint-AI”相关研究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JAMA Network Open》上。团队使用超声内镜图像和临床信息,来区分癌与非癌性病变,并在内部、外部和前瞻性数据集中测试了该模型,结果显示准确率达到98%。团队还进行了一项前瞻交叉试验,结果显示该模型的准确率相较于专家内镜医师、资深内镜医师与新手内镜医师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在该模型的辅助下,新手内镜医师的准确率可从69%显著提高至90%。该研究已经在进行临床转化。

今年4月举办的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阿里巴巴展出的胰腺癌筛查AI模型DAMO PANDA受到广泛关注。该模型由阿里达摩院研发,可精准识别平扫CT影像中的细微病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大规模胰腺癌早期筛查,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2.9%与99.9%。该模型已被美国FDA认定为“突破性医疗器械”。落地方面,DAMO PANDA模型已经在国内多地开展科研试点。日前,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筛查了4万多人,从中发现6例早期胰腺癌,其中2例属于常规检查未能发现、AI主动报警。其中1例病灶仅有1.5cm,患者随后接受了手术治疗。

近年来,AI用于胰腺癌早筛的项目已在多地开展,随着这些创新成果在更多医疗机构验证、推广和迭代,将使癌症早筛“精准、经济、可行”变为现实,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治疗时间。

AI大模型 胰腺癌大模型 “青医·爱问”

关注大健康Pai 官方微信:djkpai我们将定期推送医健科技产业最新资讯